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放鬆訓練原理

黃君瑜 博士/臨床心理師
放鬆訓練是臨床心理師在協助人們處理焦慮、恐懼、失眠以及種種壓力引起的身心反應時常用的方法之一,已有許多研究顯示它的效果。
當我們面對壓力時,大腦接收到壓力訊息會自然啟動壓力因應系統,讓我們有更多的能量應付壓力。我們的內分泌與自主神經系統在壓力因應系統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內分泌系統中的腎上腺素會快速提昇能量,使人能立即作出戰鬥或逃離的反應;甲狀腺素則會加速代謝,減少疲勞感。而自主神經系統分為兩個部份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兩者互相拮抗,如同油門與煞車的功能。遇到壓力狀態時,交感神經系統就會興奮,使血壓升高、呼吸心跳加速,以對抗壓力;副交感神經則負責保留能量,緩和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造成的損耗。若處於長期壓力之下,身體過度亢奮,甚至在壓力緩和之後,未能調整回原來的狀態,久而久之,身心損耗太多的能量,一旦超過可負荷的程度,則可能出現身體不適或焦慮憂鬱等情緒症狀甚至引發疾病。


人們的身心狀況會受到壓力的影響,但當事人未必能清楚覺察自己正受到壓力的煎熬。許多人隨時都在憂慮工作、學業或人際關係問題,加重身心負擔;以為減少睡眠可以花多更多時間準備,若只是應付短期目標或許有效,但長期下來累積的疲憊反而降低專注力,不利於工作及學業表現。 放鬆訓練的目的正是要當事人有意識地刻意練習放鬆、紓緩緊張,減少能量不必要的損耗,讓我們的身體與心理獲得足夠的休息,也讓能量獲得更好的使用。
常用的放鬆訓練方法包括腹式呼吸法、自我暗示放鬆法以及漸進式肌肉放鬆法。腹式呼吸法是藉由深而緩的呼吸使失調的自主神經系統重新達到平衡;自我暗示放鬆法是以自我暗示的方式讓人將注意力放身體各部位,逐漸放鬆達到平靜的狀態。漸進式肌肉放鬆是以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拉緊與放鬆作對照,在拉緊後逐漸達到比原本更放鬆的狀態。一般而言,各種方式都有效果,只是效果因人而異,建議學習者依自己的感受選擇。
各種放鬆方式都很容易學習,然而,要真正發揮效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的練習。若能每天抽出10-20分鐘練習,通常在兩三週左右可感覺到效果。但就像我們學騎車、學游泳一樣,要想熟練地運用,必須養成每天練習的習慣,它才能成為保護身心健康的利器!